找到相关内容170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赵朴初先生二三事

    报喜不报忧,那我就有愧于人民的信任,有愧于作为佛门弟子对事实的虔诚而不移!我的话如有错误,我个人负责!”  喜饶嘉措大师的长篇发言,使整个会场鸦雀无声。时针已指正中午12点。作为会议主持人的赵朴初,...

    汪东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2265797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四讲

    的心态,由此发生羞耻造恶而不敢做的心理,就是“有愧”。   “依于世间他人诃厌增上”这一句是发生愧心的前提。“增上”就是作用力...对治无愧。造恶不脸红、不羞耻,不害怕舆论的谴责,就叫“无愧”。有了愧的心理就会去掉无愧的心理。共通的作用,是指心里有愧就会停止做各种不好的行为。如果在做各种恶行时,毫无羞耻感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42321325740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闲谈问答录

      答:对!  问:作为一个修行人,要知惭有愧,也要有佛慢,这二者应该如何圆融?   答:什么样的佛慢?“我是释迦牟尼佛”吗?  问:不是,我们具有如来藏,都可以成佛。但又要知惭有愧,我不知道该怎么圆融。   答:这个不相违吧。我们都有如来藏,总有一天肯定会成就,所以在修行时对自己有一种信心,也即《入菩萨行论》中所说的信力,这就是佛慢。而知惭有愧是无惭无愧的违品,无惭无愧是一种烦恼的心所,《二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密宗|索达吉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00065419655.html
  • 解脱道与菩萨道

    佛授记弥勒菩萨一样。 解脱道次第 克服了八难八非时,一个行者决定行解脱道的话,应该如何修呢?在《中阿含》的《惭愧经》举出修行的次第是﹕「若比丘有惭有愧,便习爱恭敬;若有爱...有愧→爱恭敬→信→正思惟→正念正智→护诸根→护戒→不悔→欢悦→喜→止→乐→定→见如实→知如真→厌→无欲→解脱→涅盘。 有惭有愧是自己的善根;爱恭敬乃是对法师、善知识、贤者的敬爱态度;然后生信;听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3240674.html
  • 君主法规论(2)

    ,  被人称颂增诽谤,是故当以有惭愧,  护持自己之功德。经说昔日宅燃火,  具惭愧心身虽焚,死后亦转梵天界,  如是赞叹惭功德。仅具惭心尚获得,  如此广大之功德,何况知惭有愧者,  护持一切诸功德?无有惭愧之众人,  如何装饰亦不美,尤其显赫大人物,  知惭有愧最重要。大人倘若不知惭,  无惭小人谁调伏?怙主害人谁能救,  水中燃火谁能灭?无惭愧者遭诽谤,  尽管地位已降低,然不了知自现况,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1244414.html
  • 僧团之父 大迦叶尊者

    迦叶,你应该如是训练自己:「在僧团长老、沙弥和中阶比丘面前,我要生起敏锐之犯错的羞惭心和怖畏心(有惭有愧)。 Youshouldtrainyourselfthus,Kassapa:'...的羞惭心和怖畏心(有惭有愧),而且智慧迟滞、空洞。大迦叶比喻这些出家人的倾堕状况,有如阴缺的月亮:日渐褪失其清丽(信心/热诚),日渐退失其圆度(羞惭心),日渐退失其光辉(犯错的怖畏心/有愧心),日渐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367948.html
  • 亲友书释·白莲鬘

     汝为沙门婆罗门,师客父母王妃眷,  亦不应造诸罪业,地狱异熟他不分。  有者所造诸罪业,纵未即时如刀砍,  然死降临头上时,罪业之果必现前。  佛说信心与持戒,多闻布施净知惭,  有愧智慧圣七财,知...。   壬一、总说财物取舍之分类:   佛说信心与持戒,多闻布施净知惭,   有愧智慧圣七财,知余财物无实义。   能仁佛陀说:信心、持戒、多闻、布施,观待自己无垢的知惭、观待他人的有愧与...

    麦彭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0470265.html
  • “安于死而无愧”——朱熹生死智慧探微

    长生不老、永远不死。在朱子看来,不死之求无疑就是一种违背自然常理的“贪生”之论,也是因为不能“安于死”而“有愧”于生。他指出:“欧公尝言,老氏贪生,释氏之失畏死,其说亦好。气聚则生,气散则死,顺之而已,...不知死后到那里去了?其次,则“有愧”,或者做了许多亏心之事;或者还没有来得及做自己想做的事、没有去自己想去的地方、没有结交想结交的人;特别是没有承担必要的责任、没有完成许多人生的计划、没有享受生活,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2579486.html
  • 龙树菩萨亲友书讲记(七)

    一、总说财物取舍之分类: 佛说信心与持戒,多闻布施净知惭, 有愧智慧圣七财,知余财物无实义。 佛陀在《宝积经》、《长阿含经》等经典中,都讲到了圣者拥有的“圣者七财”。为什么叫做“财”...五、观待自己无垢的知惭财。六、观待他人的有愧财。七、智慧财。 这七种法,唯有圣者才真正拥有,凡夫人只能相似具足。我们作为希求解脱者,应当尽量具足圣者七财,《法句经》云:“信财戒财,惭愧亦财,闻...

    索达吉堪布传讲

    |亲友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4/00193336862.html
  • 贪睡令一生空过

    于诸庄严最为第一。惭如铁钩,能制人非法。是故常当惭耻,无得暂替。若离惭耻,则失诸功德。有愧之人,则有善法。若无愧者,与诸禽兽无相异也。”  一、睡眠与睡懒觉  上一段经文讲饮食,现在这段经文讲睡觉。...面带羞耻之色,这就是“无得暂替”。如果,有人没有羞耻之心,这个人便失去了种种功德。所以,“若离惭耻,则失诸功德”。经说:“有愧之人,则有善法。”具有惭愧的人,本生就具有善法,更能产生种种善法功德。经说...

    正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3646162.html